首页 > 圭国概况 > 地理历史

来源:驻圭亚那使馆经商处 类型:原创 分类:新闻

2011-03-10 23:25

倾城出动狂欢日——圭亚那Mashramani节侧记
  二月的圭亚那正逢雨季,这个季节雨水充沛,气温适宜,这个月的二十三日,迎来了全国最隆重的节日——共和国日,又称“马什拉马尼”(Mashramani),或简称“马什”(Mash)。这个词来源于印第安语,意思是“繁重劳动后的庆祝”,现在已成为狂欢节的节日名称。   狂欢节的雏形诞生于1966年,那一年圭亚那取得了主权独立,结束了漫长的殖民地历史,人们穿着节日盛装,载歌载舞走上街头,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、黑人、印裔、华人、混血人种不分彼此,纵情欢乐。两年后,圭亚那共和国成立,人们延续了“马什拉马尼”狂欢活动。此后这项活动成为政府主办的大型狂欢节,每年2月23日都在首都乔治敦举行,延续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。 年复一年,狂欢活动和化装游行变得越来越有创意,狂欢节前有许多的热身活动,例如儿童狂欢节戏剧诗歌比赛,预防艾滋病歌曲比赛,建筑物装饰评比等,到了2月23日那一天,整个庆祝活动达到了最高潮。   上午十点多钟,化妆游行队伍就开始陆续集合,从Vlissingen和Irving两条大街出发,奇异的装扮,丰富的色彩,震耳的音乐,渲染出纵情狂欢的节日气氛。这一天,乔治敦几乎倾城出动,平时安静秩序的街道变得水泄不通,这个只有几十万人的小城一夜间变得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。游行彩车穿梭而过,围观群众翘首企盼,大饱眼福,人人都能融合在节日中,在音乐中,在服饰中,在舞蹈中,在美酒中,恣情展现自我,自得其乐。乔治敦出动了大量的警力布置在街头维持秩序,医疗机构搭起了急救棚,担架随时待命。   狂欢节每年都会有一个主题,服饰装扮都将宣扬这一主题。今年的主题是“展示我们的文化,永葆我们的骄傲”。圭亚那多民族混居,多元文化并存,狂欢节游行成为盛大的文化展示舞台。印第安武士头戴羽毛,身穿草裙;印度少女妆容艳丽,跳着妖娆的肚皮舞;黑人音乐节奏强劲,让人忍不住随之舞动;中国车队的舞龙和舞狮,带着东方的吉祥欢乐;游行队伍还带来了伴随着钢鼓音乐和民间小调的街头舞蹈、杂技、高跷舞、化妆舞蹈等,穿越了长长的街道,一路且行且舞,大量的人群跟着花车队伍前行,整个游行活动持续几个小时,最后依次在国家公园的体育馆内亮相。
草裙舞
盛装印第安女郎
兴奋的黑哥
幸福的小孩儿,注意她老爸的眼神儿
游行花车
中国车队
  狂欢活动规模浩大,这一天的狂欢活动持续到夜里,日落后天气凉爽,音乐声响彻整个城市,狂欢的人们流连街头,久久不散,憧憬着下一个狂欢之日。